11月16日,暨南大学迎来了109岁生日。15日上午,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85届校友携着“相约三十年”的约定,重返母校,齐聚校友楼前。细雨蒙蒙,他们拥抱、欢笑,他们感慨、撒娇,孩子似的。“相约三十年”的主题展板上印着他们年轻时的照片,一张张熟悉的面孔,穿梭时间与空间,就像回到了从前。快门声不停地作响,欢笑声在细雨中激荡。
校友们在“相约三十周年”展板前温情相聚
三十年了,学校“完全变了个样儿”
“为了参加这次校庆,我11号就从美国赶回来了。”8点30分刚过,?85届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副班长张愉鸣就来到了校友楼。这是张愉鸣毕业后第一次参加校庆。“我毕业后就去了美国,从事电子商务工作。回来参加校庆,见了很多老同学,心里很开心。”张愉鸣声音洪亮,毫不掩饰内心激动地心情。
实际上,昨天晚上张愉鸣就已经和同学们聚过了。她的老同学郭机昨天从福建赶回来,也参加了聚会。郭机调侃似的说:“母校校庆,同学聚会,他们美国的都赶回来了,我们当然也要回来啦。”昨天回到母校,郭机转了一圈,发现学校的变化很大。在郭机的印象中,学校小,人也少,周边都是田地和农村,几家工厂,“现在整个学校都变了,周边也发展起来了,整个完全变了个样儿。”
在“相约三十年”的展板前,张愉鸣和郭机很快找到了同班同学的照片,共19个人。照片是校友们当初入学时留下的,对外联络处做成了一展展板,留作念想。“哎,小辉小辉,这里这里!”张愉鸣大老远的把老同学小辉叫过来。人越聚越多,照片成了焦点。“这是不是你呀,怎么那么丑?”大家相互调侃,你一言,她一语,“看那张,样子像不像张灵甫?”“这张怎么跟哭了一样呀。”看到大家的变化,张愉鸣说:“以后做一个相册,把过去的相片和现在的排在一起。”
来一个拥抱,拍一张合影,根本停不下来
9时许,天空开始下起了毛毛雨,校友楼前的热闹却有增无减。生物系的来了,数学系的也来了,护理专业的快到齐了……他们久别重逢,来一个拥抱,再聊聊各自的发展状况,接着抱团去签个到,再到“相约三十年”的展板前合个影,一张又一张,怎么都停不下来.
校友相拥
站在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展板前,黄震平指着一张瘦小黝黑的照片说:“这就是我,变化很大。”除了看自己专业的同学,黄震平也仔细看其他班熟悉的面庞。“这个是我中学同学,这个也是我中学同学,大学的时候读外语系。”他指着另外两张照片说。
在求学期间,令他最难忘的就是去旅行。“当时我们班有很多港澳生,逢年过节,就会带他们玩儿。”黄震平说。那个时候出去也很简单,兜儿“揣一二百块钱,就能走遍全中国”。黄震平和一个香港来的同学,两个人从广州出发,沿京广线北上,“走到北戴河,在南下,路过南京,”黄震平说,“那时候家里挺穷的,家里给100多块钱,亲戚朋友赞助一点点,就行了。”
“粮票换鸡蛋”、“蒙古包”,都是美好“暨”忆
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,“那时候石牌外边都是农田,只有几所学校。”85届历史系校友黎萌回忆说,“周边的一些农民经常来学校附近,我们就用粮票换他们的鸡蛋吃。”有了鸡蛋还不行,要自己动手做才合口味。黎萌来自湖南,刚来读书的时候,饮食很不适应。他就用电炉子做饭,改善伙食。
除了自己动手,校友们还会一起到本地同学家蹭饭。黎萌有很多在广州的同学,因此蹭了不少饭。“同学的父母见到我们都很热情,往往是盛情款待,我很感激。”黎萌昨天还特别去看望了同学的父母。他说:“学校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,还要教会了我们如何感恩。”
和其他校友一样,黎萌觉得今天的暨南变化很大,“楼高了,也更密了”,尤其是宿舍,黎萌说:“我们那个时候住64栋。现在最老的那栋还没拆,前边变成了停车场,很多学生宿舍也都有阳台,外边也都有空调机,这在当初是不可想象。”不过,暨南依然给校友们留下了很多的美好的回忆,比如蒙古包。黎萌回忆,那个时候,吃完饭,桌子一拉,蒙古包就成了舞厅。“我们在蒙古包跳交谊舞,迪斯科,每个系轮流用。”
“相约三十年”是109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,由校友会主办,旨在让校友们重温同窗梦,畅叙暨南情。
(版权归广州穗华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:广州穗华口腔医院 http://020kouqiang.net)